贵池民歌:让唱着歌生活的方式延续下去

“妹在河里洗菜苔,郎在河里放木牌;一槁子掉过来,嗳嗳子唷;郎用槁子打妹的水,妹把身子筛一筛;打湿了妹的鞋,嗳嗳子唷,打湿了妹的鞋唷。”午后时分,安徽非遗文化(贵池民歌)传承人姜梦玉的一曲《洗菜苔》回荡在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的田间地头。

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

贵池民歌是非物质文物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岁月的摩挲,这朵奇葩愈加激扬,愈加灿烂。

姜梦玉,1957年出生于歌乡罗城。少年时伯父教她唱乡间小曲,她便喜欢上了诸如《洗菜苔》、《手扶栏杆》等优美易唱又好学的民歌。她问大伯,这么好听的歌是从哪里学来的?伯父说是渚湖姜村上辈人传下来的,再问上辈人又是跟谁学的?大伯说是上辈人的上辈人教的。


贵池民歌起于何时,史志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史志的相关条目中,从历代名人吟咏贵池的诗歌中,仍可探究出一二。

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俗尚”条引池州古《郡志》的记载:“祀社毕饮、执手踏歌。”踏歌是我国古代民众且歌且舞的一种歌舞形式,这里记于“俗尚”条下,说明它已成为时世的风尚,一个地方风尚的形成,应当是长期积淀而成的。《池州府志》在“时序·逐疫”条中记载:“凡乡落自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轮迎社神于家……装神像,扮杂戏,震以锣鼓,和以喧号。”所谓喧号,就是由领唱人起歌,其他人接唱而齐心发力的一种歌式,是贵池民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明代《池州府志》中这两条的记载,可以推理,贵池民歌应为非常古老的传承。


贵池历史悠久,山川秀丽,风物潇洒,引得历代名人歌于斯,吟于斯,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这些诗歌中,有不少关于贵池民歌的表述。如李白于天宝年间数游秋浦时所做的诗作中便有描述——《秋浦歌·十三》:“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月白风清,山歌互答,水鸟相和,两情相悦,一幅恬静、优雅的农家生活图卷。从历代诗人游历池州的诗词中,可以读出,这个地域的民歌在民间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了。

如今,临到别人问姜梦玉这么好听的歌是从哪里学来的时,她就打了个比方:贵池民歌就像罗城的竹木和花草那样根连着根,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延续着,发展着,它的根基就在罗城。因而姜梦玉把传承贵池民歌当做一种责任。

从小山歌不离口,夜里睡觉歌枕头

罗城村村民爱唱民歌,远近闻名。在贵池民歌中,大家唱历史传说、唱生产生活、唱日常的喜怒哀乐,独唱、对唱、合唱、一领众唱,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应有尽有。

提到贵池民歌,姜秀珍是一个一定会被提及的名字。姜秀珍,全国著名民歌歌唱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民歌传承人。在牛背上学民歌的姜秀珍,年轻时作为代表出席全国文代会,还曾把家乡民歌唱进了北京中南海。如今,在她的引领下,村里家家懂民歌、人人爱唱歌,一大批优秀的民歌手涌现出来。姜梦玉便师从姜秀珍。


从小到大一直生长在渚湖姜村的姜梦玉喜爱家乡的明山秀水,更喜爱家乡的民歌。姜梦玉的丈夫姜松旺也是民歌歌唱家,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姜梦玉唱到哪,他手提一把二胡跟到哪,从解乏消遣、自娱自乐到参加县乡文艺汇演;从转悠于乡间小道到登上都市大舞台,不仅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也为家乡民歌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2008年5月,姜梦玉作为安徽天方茶叶集团特聘民歌手,参加“挑担徽茶雾里青,徒步进京庆奥运”大型公益活动,将民歌唱到北京城奥运场馆。全国及香港20多家电视台跟踪报道,央视经济频道制作播放了30分钟的专题片,姜梦玉的演唱贯穿专题片的始终。2008年11月,池州市举办首届专题民歌演唱会,姜梦玉以其原生态民歌倍受欢迎和关注,同年12月,安徽省乡村公路“村村通”现场会在池州墩上街道罗城村召开,姜梦玉即兴演唱自创民歌《赞民生》,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称赞。


这些年来,姜梦玉有着一个始终忧心的问题,那便是如何将贵池民歌延续下去。于是,在2009年,姜梦玉夫妇在自己的村子里创建了一所“贵池民歌学校”,免费教村民唱民歌。姜梦玉说:“只要是爱唱民歌,想唱民歌的人都可以来我的学校听课。”学校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开课。如今,学校创办已进入第11个年头,教过的学生已有数百位。姜梦玉表示她会将这项事业继续下去。2018年,一台全部由贵池民歌组成的《罗城村春节联欢晚会》收获满堂彩,此后,罗城村的“村晚”开始全是民歌。如今的罗城村,人们闲暇时又会开始唱起那一首首优美的民歌。

“罗城民歌(贵池民歌)是我们罗城村的文化瑰宝。”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村委会主任陶永祥介绍道。2018年,在贵池区政府、墩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罗城村引进并成立安徽罗城民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只有将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更多的人来欣赏罗城民歌(贵池民歌)。”

姜梦玉有一个孙子,刚刚三岁,天赋极高,姜梦玉想将他着重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你就做一点牺牲吧,不要报酬的,你符合这个条件,你就让他唱下去吧。”年过6旬的姜梦玉对子女恳求道。


“家住安徽幸福洲,从小山歌不离口;一日三餐歌拌饭,夜里睡觉歌枕头……”姜秀珍老师在人民大会堂唱给周总理的这首即兴小曲一直被姜梦玉刻在脑海中。“我真的很想让唱着歌生活的方式一直延续下去。”

贵池民歌:让唱着歌生活的方式延续下去

贵池民歌:让唱着歌生活的方式延续下去

“妹在河里洗菜苔,郎在河里放木牌;一槁子掉过来,嗳嗳子唷;郎用槁子打妹的水,妹把身子筛一筛;打湿了妹的鞋,嗳嗳子唷,打湿了妹的鞋唷。”午后时分,安徽非遗文化(贵池民歌)传承人姜梦玉的一曲《洗菜苔》回荡在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的田间地头。

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

贵池民歌是非物质文物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岁月的摩挲,这朵奇葩愈加激扬,愈加灿烂。

姜梦玉,1957年出生于歌乡罗城。少年时伯父教她唱乡间小曲,她便喜欢上了诸如《洗菜苔》、《手扶栏杆》等优美易唱又好学的民歌。她问大伯,这么好听的歌是从哪里学来的?伯父说是渚湖姜村上辈人传下来的,再问上辈人又是跟谁学的?大伯说是上辈人的上辈人教的。


贵池民歌起于何时,史志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史志的相关条目中,从历代名人吟咏贵池的诗歌中,仍可探究出一二。

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俗尚”条引池州古《郡志》的记载:“祀社毕饮、执手踏歌。”踏歌是我国古代民众且歌且舞的一种歌舞形式,这里记于“俗尚”条下,说明它已成为时世的风尚,一个地方风尚的形成,应当是长期积淀而成的。《池州府志》在“时序·逐疫”条中记载:“凡乡落自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轮迎社神于家……装神像,扮杂戏,震以锣鼓,和以喧号。”所谓喧号,就是由领唱人起歌,其他人接唱而齐心发力的一种歌式,是贵池民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明代《池州府志》中这两条的记载,可以推理,贵池民歌应为非常古老的传承。


贵池历史悠久,山川秀丽,风物潇洒,引得历代名人歌于斯,吟于斯,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文。这些诗歌中,有不少关于贵池民歌的表述。如李白于天宝年间数游秋浦时所做的诗作中便有描述——《秋浦歌·十三》:“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月白风清,山歌互答,水鸟相和,两情相悦,一幅恬静、优雅的农家生活图卷。从历代诗人游历池州的诗词中,可以读出,这个地域的民歌在民间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了。

如今,临到别人问姜梦玉这么好听的歌是从哪里学来的时,她就打了个比方:贵池民歌就像罗城的竹木和花草那样根连着根,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延续着,发展着,它的根基就在罗城。因而姜梦玉把传承贵池民歌当做一种责任。

从小山歌不离口,夜里睡觉歌枕头

罗城村村民爱唱民歌,远近闻名。在贵池民歌中,大家唱历史传说、唱生产生活、唱日常的喜怒哀乐,独唱、对唱、合唱、一领众唱,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应有尽有。

提到贵池民歌,姜秀珍是一个一定会被提及的名字。姜秀珍,全国著名民歌歌唱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民歌传承人。在牛背上学民歌的姜秀珍,年轻时作为代表出席全国文代会,还曾把家乡民歌唱进了北京中南海。如今,在她的引领下,村里家家懂民歌、人人爱唱歌,一大批优秀的民歌手涌现出来。姜梦玉便师从姜秀珍。


从小到大一直生长在渚湖姜村的姜梦玉喜爱家乡的明山秀水,更喜爱家乡的民歌。姜梦玉的丈夫姜松旺也是民歌歌唱家,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姜梦玉唱到哪,他手提一把二胡跟到哪,从解乏消遣、自娱自乐到参加县乡文艺汇演;从转悠于乡间小道到登上都市大舞台,不仅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也为家乡民歌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2008年5月,姜梦玉作为安徽天方茶叶集团特聘民歌手,参加“挑担徽茶雾里青,徒步进京庆奥运”大型公益活动,将民歌唱到北京城奥运场馆。全国及香港20多家电视台跟踪报道,央视经济频道制作播放了30分钟的专题片,姜梦玉的演唱贯穿专题片的始终。2008年11月,池州市举办首届专题民歌演唱会,姜梦玉以其原生态民歌倍受欢迎和关注,同年12月,安徽省乡村公路“村村通”现场会在池州墩上街道罗城村召开,姜梦玉即兴演唱自创民歌《赞民生》,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称赞。


这些年来,姜梦玉有着一个始终忧心的问题,那便是如何将贵池民歌延续下去。于是,在2009年,姜梦玉夫妇在自己的村子里创建了一所“贵池民歌学校”,免费教村民唱民歌。姜梦玉说:“只要是爱唱民歌,想唱民歌的人都可以来我的学校听课。”学校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开课。如今,学校创办已进入第11个年头,教过的学生已有数百位。姜梦玉表示她会将这项事业继续下去。2018年,一台全部由贵池民歌组成的《罗城村春节联欢晚会》收获满堂彩,此后,罗城村的“村晚”开始全是民歌。如今的罗城村,人们闲暇时又会开始唱起那一首首优美的民歌。

“罗城民歌(贵池民歌)是我们罗城村的文化瑰宝。”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村委会主任陶永祥介绍道。2018年,在贵池区政府、墩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罗城村引进并成立安徽罗城民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只有将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更多的人来欣赏罗城民歌(贵池民歌)。”

姜梦玉有一个孙子,刚刚三岁,天赋极高,姜梦玉想将他着重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你就做一点牺牲吧,不要报酬的,你符合这个条件,你就让他唱下去吧。”年过6旬的姜梦玉对子女恳求道。


“家住安徽幸福洲,从小山歌不离口;一日三餐歌拌饭,夜里睡觉歌枕头……”姜秀珍老师在人民大会堂唱给周总理的这首即兴小曲一直被姜梦玉刻在脑海中。“我真的很想让唱着歌生活的方式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