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谈《哪吒》:颠覆的是形象 不变的是精神

杨斌,演员,86版《西游记》哪吒扮演者。《西游记》陪伴了几代观众成长,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最近,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西游文化的热潮。86版《西游记》里哪吒的扮演者——杨斌先生是合肥人。近日,杨斌先生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道出了西游记里的那些事儿。

《西游记》陪伴了几代观众成长,剧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成了大家的共同回忆。数据统计显示,西游记是重播量最高的电视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正能量,也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最近,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西游文化的热潮。86版《西游记》里哪吒的扮演者——杨斌先生是合肥人。近日,杨斌先生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道出了西游记里的那些事儿。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杨老师,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杨 斌:网易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演员杨斌,也是央视86版《西游记》中哪吒的扮演者。

主持人:最近有一部电影,也是关于哪吒题材的,您听说过吗?

杨 斌:是的,横店拍电影回来的第一时间,我就去影院观看了这部动画片《哪吒》。

主持人:这个哪吒和《西游记》里面的哪吒,有什么区别吗?

杨 斌:我刚看到这个片子的宣传海报的时候,心里也是一惊。我说怎么把哪吒的这种形象给颠覆了?和过去我们大家看的《哪吒闹海》啊,包括《西游记》里我演的这个哪吒啊,形象有很大的区别,我抱着疑问的心态去看了这部影片。但是通过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到最后我心目中还是很认可这个哪吒的,电影里的哪吒形象可能更加立体一些。

主持人:我关注到影片里面哪吒说过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您怎么理解?

杨 斌:我觉得是他那个时代造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其实像我们那个年代塑造哪吒的形象的时候,哪吒是比较帅、比较好看的,但是他的个性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性格是没有变化的。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主持人:您是如何与《西游记》结缘的呢?

杨 斌:1983年中央电视台西游剧组成立以后,导演和制片主任要求在全国范围选角色,当时制片主任也来安徽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都是人过来海选。当时制片主任来合肥,领导让我过去报个到,拿张照片交给他们。他把照片带到北京以后,导演一看觉得这个小孩长得还不错,所以就给我发了一个电报,就说你什么时候到北京过来试镜。我拿到电报以后非常高兴,当时刚毕业,也没去过北京。北京是我特别向往的地方,我记得临行之前激动到一夜都没睡着。我是自己到北京,找到了中央台。当时大门门卫武警看守着门,说是不允许进去的。其实进去也找不到,它只是中央台的一个项目,办公的地方不在中央台。这是我西游取经路上的第一个难题,那我就想办法怎么去解决。后来了解到导演是叫杨洁,我就想办法找到杨洁导演的家。当我找到导演家的时候,导演很吃惊,讲你怎么就找到我家来了。

主持人:您拍摄《西游记》的时候是多大?

杨 斌:83年的时候我去的北京,20岁。

主持人: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有很多困难。

杨 斌:是的。

主持人:您在刚开始去北京之前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去到北京之后碰到了很多困难,您有想过放弃吗?

杨 斌:没有。我们那个年代,家里也是比较困难的,在我上学的时候妈妈说过一句话,“咱们不争馒头争口气”,这句话影响我一生,后来我遇到困难时总想着怎么克服。我觉得《西游记》也是第一课,给了我一个难题,但是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去想办法,都会克服各种困难。

主持人:《西游记》之后,很多人对您的印象就是哪吒,您会介意吗?

杨 斌:不会介意。首先我觉得他们是喜爱《西游记》,我就是《西游记》里面一个代表人物,我也希望能把我当年《西游记》里的一些经验或者是一些有益的东西,传播给他们。

主持人:听说您在《西游记》里面除了饰演哪吒之外,还饰演了十几个角色?

杨 斌:对,其实第一个角色演的是木吒,当年我去试镜头的时候,因为年龄小,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导演不是太满意,哪吒就没有通过。我从别的角色开始慢慢介入,导演不断地来启发我,从木吒一直到玉华州的王子,中间我又去《末代皇帝》剧组,通过一两年的积累,后来再扮演哪吒的时候,导演还是比较满意的。

主持人:对演员来说,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是不一样的。您在演《西游记》的过程中也去演了别的角色,尤其在《西游记》和《末代皇帝》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剧中进行角色切换,您是怎么做到的?

杨 斌:我当时年龄还不是很大,很多都是靠大家来帮我。杨洁导演、章金莱大哥,经常给我很多建议,教我演戏。这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主持人:那个年代的剧组,生活环境应该非常艰苦。

杨 斌:是艰苦,我感觉那个年代大家就应该是这样工作。大家没有因为拍摄,或者住宿叫累叫苦。坐绿皮火车一坐坐一天,汽车一坐坐一天,大家从来没有怨言,就觉得就是来工作的。六年里面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国,坐车基本上都是绿皮火车。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现在的这种高铁,也坐不起飞机,大家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把《西游记》完成掉。

主持人:哪吒这个角色是不是也要吊钢丝?

杨 斌:也要吊钢丝。

主持人:听说那个时候没有吊威亚这个说法,安全措施也没有特别好,没有两边都绑上,只有一根钢丝。

杨 斌:是,因为当年不是数字时代,不能把钢丝抹掉,导演力求钢丝细一点,安全系数大一点。当年就是这样,一开始可能粗一点,慢慢的就细一点。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章金莱大哥拍一场吊威亚的戏,我们俩钢丝就绑一块了,我整个胳膊被钢丝绳绞着了。当年整个都是拿命拼出来的,导演要求你去做个动作或是怎么样,大家都是义无反顾,没有什么条件。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受过伤?

杨 斌:六小龄童受、马德华老师,我们都受过伤。就那个绑着一下子好多天都不能动,胳膊整个被钢丝绳绞着了。我后来到《末代皇帝》去拍戏,六小龄童还书信叫我注意安全。

主持人:哪个环节或是场景对您来说印象深刻?

杨 斌:其实六年里面我觉得很多事情都会令我特别难忘。有一次我们开大巴车去九寨沟,当时九寨沟还没有开发,山洪把路基冲坏了,所有工作人员全都下车来清理石头,把路清理好了再出发。没有救援队伍,全都是靠我们自己把石头清理干净。当时还下着雨,杨洁导演在缺氧的情况下,戴着氧气瓶和我们一起战斗。那个画面我永远忘不掉。

还有一次我们在火焰山拍摄。我们真的到新疆火焰山拍,地表温度非常高,一直冒烟。六小龄童和马德华老师的面具一戴,就不透气,出不来汗,人都要窒息。他们宁可中午不吃饭,也不卸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也从来不叫累不叫苦。

主持人:这是不是跟西游文化有关?

杨 斌:是的。当年是大家一一起拼出来的。一群平凡的人在导演的带领下做出一件不平凡的事。我觉得《西游记》之所以能成功,与大家的抱团、敬业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分不开的。现在三十年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西游记》,还是一代经典。

主持人:现在剧组之间还有联系吗?

杨 斌:有啊。去年在一个节目上,整个剧组都聚在一起。观音、如来、师傅、玉帝、哪吒、李玲玉,全部出来了,包括幕后的摄影和录音老师,六小龄童泪洒现场。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主持人:《西游记》带给您怎么样的影响?

杨 斌:我觉得《西游记》是影响了一代人。我去的时候才刚刚毕业,在《西游记》剧组一直待到了八八年。这六年的经历也像一个大学一样,教会我很多东西。不光是从表演上对自己有一些启发和进步,西游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财富,影响了我一辈子。

主持人:如果再回到当年或者说再有一次机会,除了哪吒之外,您还有其他想尝试的角色吗?

杨 斌:我觉得再回头来的话,还是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对于每一个角色,我现在来回看,尽管说稚嫩一点,但是我都是尽力在演,而且通过每个角色我都能感受到当年导演,包括大哥哥们的付出。所以,回过头来我还愿意重演一遍。

主持人:现在,对《西游记》和西游人物的改编地作品很多,评价也褒奖不一,您怎么看?

杨 斌:我认为大家来改编或者来重拍西游的一些故事,首先是对国学、对《西游记》的喜欢,出发点是好的。改革开放以后百花齐放,允许一些尝试,只要不颠覆了西游的精神,不偏离了原著正确的道路,一些改编的东西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对这人物进行一些颠覆性的改变,观众接受不了的。

主持人:这么多年来,观众对86版《西游记》有很高的的评价,很多人也说向经典致敬,您觉得他们在致敬什么?有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在里面?

杨 斌:我也一直在向经典致敬。那个年代所有人对事业、对精神的追求是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去学习的。都说向经典致敬,其实我一直都是把拍摄西游的过程当一个经典,后西游时代我也是做了很多影视方面的工作,当我遇到困难,我想想西游,我都会克服。《西游记》里面师徒几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种为了最终的目的,不畏艰辛的精神,可能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所以那么多年过去了,《西游记》的精神仍然影响了几代人。

主持人:《西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安徽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黄梅戏、徽剧,还有文房四宝。目前,这些文化在传承上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您有什么建议吗?

杨 斌:习总书记在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像安徽的黄梅戏,包括徽剧,还有徽州的文房四宝,这都是时代留下的经典、精品。在时代的发展中,年青一代对这些东西缺乏一种认识和认可,我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能保留这些古朴和古老的精髓之外,也要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和接受。我们在发扬的同时也要有些创新,这样才能更迎合时代的发展。

轮播图

《易道》由网易安徽倾情打造,以网易视角对话在皖各界精英,探寻品牌共识, 开启网易安徽访谈类栏目新篇章。

邮箱:ah_ahwangyi@163.com 地址:合肥市南二环与宿松路交口绿地中心10楼 电话:0551-65693163
易道09-“哪吒”谈《哪吒》:颠覆的是形象 不变的是精神

易道

“哪吒”谈《哪吒》:颠覆的是形象 不变的是精神

《西游记》陪伴了几代观众成长,剧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成了大家的共同回忆。数据统计显示,西游记是重播量最高的电视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正能量,也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最近,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西游文化的热潮。86版《西游记》里哪吒的扮演者——杨斌先生是合肥人。近日,杨斌先生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道出了西游记里的那些事儿。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杨老师,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杨 斌:网易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演员杨斌,也是央视86版《西游记》中哪吒的扮演者。

主持人:最近有一部电影,也是关于哪吒题材的,您听说过吗?

杨 斌:是的,横店拍电影回来的第一时间,我就去影院观看了这部动画片《哪吒》。

主持人:这个哪吒和《西游记》里面的哪吒,有什么区别吗?

杨 斌:我刚看到这个片子的宣传海报的时候,心里也是一惊。我说怎么把哪吒的这种形象给颠覆了?和过去我们大家看的《哪吒闹海》啊,包括《西游记》里我演的这个哪吒啊,形象有很大的区别,我抱着疑问的心态去看了这部影片。但是通过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到最后我心目中还是很认可这个哪吒的,电影里的哪吒形象可能更加立体一些。

主持人:我关注到影片里面哪吒说过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杨 斌:我觉得是他那个时代造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其实像我们那个年代塑造哪吒的形象的时候,哪吒是比较帅、比较好看的,但是他的个性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性格是没有变化的。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主持人:您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下与《西游记》结缘的呢?

杨 斌:1983年中央电视台西游剧组成立以后,导演和制片主任要求一个全国性的选角色,所以当时制片主任也来安徽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都是人过来海选。当时制片主任来合肥,领导让我过去报个到,拿张照片交给他们。他把照片带到北京以后,导演一看觉得这个小孩长得还不错,所以就给我发了一个电报,就说你什么时候到北京过来试镜。我拿到电报以后非常高兴,当年因为刚毕业,也没去过北京,而且北京也是我特别向往的地方,我记得临行之前激动地一夜都没睡着觉。我是自己到北京,找到了中央台,当时大门门卫武警看守着门,说是不允许进去的。其实进去也找不到他,他只是中央台的一个项目,办公的地方不在中央台。这是我西游取经路上的第一个难题,那我就想办法怎么去解决。当时了解到导演是叫杨洁,我就想办法找到杨洁导演的家,当我找到导演家的时候,导演很吃惊,讲你怎么就找到我家来了。

主持人:您在拍摄《西游记》的时候是多大?

杨 斌:当时是83年的时候我去的北京,20岁。

主持人: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是有很多困难的。

杨 斌:是

主持人:您在刚开始去北京之前充满憧憬和向往,去到北京之后碰到了很多困难,您有想过放弃吗?

杨 斌:没有。我们那个年代,家里也是比较困难的,在我上学的时候妈妈说过一句话,“咱们不争馒头争口气”,这句话影响我一生,后来我遇到困难时总想着怎么克服。我觉得《西游记》也是第一课,给了我一个难题,但是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去想办法,都会克服各种困难。

主持人:《西游记》之后,很多人对您的印象就是哪吒,您会介意吗?

杨 斌:不会介意。因为首先我觉得他们是喜爱《西游记》,我就是《西游记》里面一个代表人物,而且我也希望能把我当年《西游记》里的一些经验,或者是一些有益的东西,传播给他们。

主持人:听说您在《西游记》里面除了饰演哪吒一个角色还饰演了十几个角色?

杨 斌:对,其实第一个角色当时演的是木吒,当年我去试镜头的时候,因为年龄小,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所以当时试镜头的导演不是太满意,哪吒当时没有通过。我从别的角色开始慢慢介入,导演不断地来启发我,从木吒一直到玉华州的王子,通过一两年的积累,后来再让我扮演哪吒的时候,导演还是比较满意的。

主持人:您在演《西游记》的过程中也去演了别的角色,那其实对演员来说,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是不一样的,尤其在《西游记》和《末代皇帝》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剧中进行角色切换,您是怎么做到的?

杨 斌:我觉得应当是自己年龄还不是很大,很多都是靠大家来帮我,一个是杨洁导演,第二个包括像章金莱大哥、六小龄童,在我表演的时候也经常给我很多建议。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主持人:那个年代的剧组生活环境也是非常艰苦的。

杨 斌:是艰苦,感觉那个年代大家就应该是这样工作。大家没有因为拍摄,或者住宿叫累叫苦。坐绿皮火车一坐坐一天,汽车一坐坐一天,大家从来没有怨言,就觉得就是来工作的。六年里面我们全国都跑遍了,基本上都是绿皮火车,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现在的这种高铁,坐不起飞机,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把《西游记》完成掉。

主持人:哪吒这个角色是不是也要吊钢丝?

杨 斌:也要吊钢丝。

主持人:听说那个时候没有吊威亚这个说法,也没有说安全措施特别好,没有两边都绑上,只有一根钢丝。

杨 斌:是,因为当年我们那时候拍不是现在数字时代,不能把钢丝抹掉,导演力求钢丝细一点,安全系数大一点。当年来说就是这样,一开始可能粗一点,慢慢慢慢的就细一点。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章金莱大哥我们两个拍一场吊威亚的戏,我们俩钢丝就绑一块了。我当时整个胳膊被钢丝绳绞着了,当时很紧张。所以当年我觉得是整个都是拿命拼出来的,导演要求你去做个动作或是怎么样,大家都是义无反顾的,没有什么条件,必须要完成的。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受过伤呢?

杨 斌:六小龄童受过伤,马德华老师,我们都受过伤。就那个绑着一下子好多天都不能动,胳膊整个被钢丝绳绞着了。

主持人:您有没有哪个环节或者是哪个场景对您来说印象最深刻的?

杨 斌:其实六年里面我觉得很多事情都会令我特别难忘。我记得第一次是我们开大巴车去九寨沟,当时九寨沟还没有开发,山洪把路基冲坏了,所有工作人员全都下车来清理石头,把路清理好了再出发。没有救援队伍,全都是靠我们自己把石头清理干净,又下着雨,杨洁导演在缺氧的情况下,戴着氧气瓶和我们一起战斗。那个画面是永远在我心里面忘不掉的。

第二个我们在火焰山拍摄,我们真的到新疆火焰山拍。地表温度非常高,我们看到地表一直在冒烟。那时候六小龄童和马德华老师的面具一戴,就不透气,出不来汗,人都要窒息,中午宁可不吃饭,也不卸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也从来不叫累不叫苦。所以这点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

主持人:这是不是跟西游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杨 斌:是,我们当年大家在一块把这个一起拼出来,一群平凡的人在导演的带领下做出一件不平凡的事。我觉得《西游记》当年之所以能成功,与大家的抱团、敬业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分不开的。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你再回过头来去看《西游记》,还是一个经典。

主持人:现在还有联系吗?

杨 斌:有啊,去年在一个节目上,整个剧组都聚在一起。那天栏目组没有跟六小龄童说组织这么多《西游记》的人来,观音、如来、师傅、玉帝、哪吒、李玲玉,全部出来了,包括幕后的摄影和录音老师,当时六小龄童泪洒现场。

杨斌做客网易安徽《易道》栏目


主持人:《西游记》带给您怎么样的影响?

杨 斌:我觉得《西游记》是影响了一代人。当年我去的时候才刚刚工作一年,在《西游记》剧组一直待到了八八年。这六年的经历也像一个大学一样,教会我很多东西。不光是从表演上对自己有一些启发和进步,更多的来说,当年西游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财富,影响了我一辈子。

主持人:如果再回到当年或者说再有一次机会,除了这一个角色之外,您还有其他想尝试的角色吗?

杨 斌:我觉得再回头来的话,还是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对于每一个角色,我现在来回看,尽管说稚嫩一点,但是我都是尽力在演,而且通过每个角色我都能感受到当年导演,包括大哥哥们的付出。所以,回过头来我还愿意重演一遍。

主持人:现在,对《西游记》和西游人物的改编地作品很多,评价也褒奖不一,您怎么看?

杨 斌:我是这样认为,大家来改编或者来重拍西游的一些故事,首先是对国学、对《西游记》的喜欢,出发点是好的。改革开放以后百花齐放,允许一些尝试,但是我认为不要颠覆了西游的这样一种精神,不要偏离了原著正确的道路。一些改编的东西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对这个人物进行一些颠覆性的改变,也是市场包括观众接受不了的。

主持人:这么多年来,观众对86版《西游记》有很高的的评价,很多人也说向经典致敬,您觉得他们在致敬什么?有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在里面?

杨 斌:我现在一直也是在向经典致敬。那个年代所有人对事业、对精神的追求我觉得是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和现代的人去学习的。都说向经典致敬,其实我一直都是把拍摄西游的过程当一个经典,后西游时代我也是做了很多影视方面的工作,当我遇到困难,我想想西游,我都会克服。《西游记》里面师徒几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种为了最终的目的,不畏艰辛的精神,可能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所以那么多年过去了,《西游记》的精神仍然影响了几代人。

主持人:《西游记》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安徽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黄梅戏、徽剧,还有文房四宝。目前,这些文化在传承上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您有什么建议吗?

杨 斌:习总书记在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像安徽的黄梅戏,包括徽剧,还有徽州的文房四宝,这都是时代留下的经典、精品。在时代的发展中,年青一代对这些东西缺乏一种认识和认可,我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能保留这些古朴和古老的精髓之外,也要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和接受。发扬的同时也有些创新,这样才能更迎合时代的发展。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