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脑起搏器(DBS)植入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7月4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牛朝诗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蓝牙可感知、可充电、可远程程控的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59岁的何女士来自浙江宁波,10多年前开始出现左侧胳膊和腿部没劲的情况,之后又逐渐有了腿部抖动、行走缓慢的症状,并且从左侧发病发展成左右两侧肢体都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后,何女士一直接受药物治疗。2年前,何女士的症状进一步加重,不仅身体抖动越来越厉害,讲话声音也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力气。药物治疗不仅疗效不明显,还出现了药物副反应“异动症”,不受控制地甩手跺脚,歪嘴皱眉,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经当地医院推荐,何女士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就诊,经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和病情评估,何女士符合脑起搏器植入条件。
考虑到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和诊疗需求,在与何女士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教授决定为患者植入全球最新一代的蓝牙可感知、可充电、可远程程控的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
7月4日上午,牛朝诗教授团队联合术中磁共振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为患者成功实施MR导向、微电极记录辅助双侧STN可充电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植入术。术中,牛朝诗教授团队结合磁共振影像结构定位、微电极记录电生理定位和临时电刺激验证,在大脑精准植入电极,在胸口植入脉冲发生器,并术中采集脑深部核团电生理信号,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感觉良好,等待3-4周脑水肿消退后就可以完成脑起搏器的开机和调试。
牛朝诗教授介绍,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又称脑起搏器,是为帕金森病等脑功能性疾病患者大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调控异常神经环路,从而缓解疾病症状的一种手术。
“此次为患者植入的‘蓝牙可感知、可充电、可远程程控的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最先进的脑起搏器设备,由清华大学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具备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牛朝诗教授介绍,“它是集实时记录脑电信号、心电信号、感知患者体位信息、无线蓝牙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脑起搏器,能够实现脑电信号的下载及无接触式术后程控。”同样,经过“抗磁”处理,患者术后可以安全地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
牛朝诗教授表示,新型脑起搏器的可感知功能,可以在程控系统实时看到患者脑内手术靶点核团的放电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患者脑电信号的变化,调整患者的刺激参数对患者脑内核团进行电刺激,这样能够实现对患者最适宜、最有效的刺激,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