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实施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对校园环境及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界繁华绚烂的生活使青少年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但是他们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黑暗,专门针对青少年薄弱金融安全意识的骗局也不断出现。他们常采取低成本、高收益的噱头吸引手头缺钱但拥有大量物质需求的青少年。那么,着眼于现下,提高青少年金融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案例简介:
某职业学校学生戴某于2019年10月22日在A银行由某职业技术学校批量申办中职卡,同年11月14日自行注册开通普通版手机银行,通过查看客户开户以来的交易流水发现,前期交易流水正常,用途大多为支付机构提现、充值、消费、无卡自助消费、银联入账,交易对手为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微信零钱充值账户等。一般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银企直联、手机银行、本地银联卡跨行支付渠道等进行交易,单笔交易较小,共发生65笔交易。2019年11月9日、2020年11月16日各收入财政代发补助一笔,2021年2月3日开始交易频繁,快进快出特征明显,当天最高交易达36笔,且金额不低,与其学生特征不符。于是A银行进行电话回访,经了解,该客户目前仍在该职业技术学校读书,确实存在将银行卡以200元出售给他人的行为,目前银行卡并未在本人手上,A行立即对该账户设置为封存,并在反洗钱系统中调高了客户风险等级,目前该账户已无法正常使用。
案例分析:
近年来,部分人员受利益驱使,向不法分子出售、出租、出借自己名下的银行卡、电话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对此,反诈中心多次提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公安机关认定的以上行为的单位、个人和相关组织者,将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风险提示:
一是买卖、出租、出借对公账户、银行卡、电话卡等是违法行为,违法违规行为会记录到个人征信档案,影响贷款、办理支付业务,还可能涉嫌犯罪,警方将对涉银行卡、电话卡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从严、从重打击。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千万不能贪图私利触碰法律底线!
二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销毁,不随意丢弃!
三是如发现上述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