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庆5月22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见习记者刘畅司晨)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安庆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南临长江、北依皖河,是两条母亲河交汇处的皖南村落。行走在“全国文明村镇”镇江村,村道宽阔整洁,院落错落有致,长江岸线绿意盎然,以“江豚保护”为特色的主题文化景观随处可见……
近年来,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过去这里是垃圾堆、臭水沟,我们村民经过时都要捂着鼻子,现在变成了水清景美的小池塘。”镇江村村民余锡长站在当家塘前告诉记者。如今,和美乡村建设如一缕春风,让这个滨江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看江豚品番鸭 立足特色打造IP
长江支流西江是国家级江豚保护区,而镇江村位于该保护区的核心区,这片被江水浸润的沃土又被称为“微笑江豚村”。这里,有6000亩水面为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在西江江豚迁地保护中心,饭点一到,数十头江豚就欢快地围向喂养员。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实施,长江水质环境不断改善,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数量不断增加。
镇江村又被称为“微笑江豚村”,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中心坐落于此(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在镇江村第一书记范志鹏看来,和美乡村建设既要有“形”也要有“魂”。“依托江豚保护基地,我们将突出江豚‘生态使者’‘微笑天使’特色名片,以‘微笑的江豚’为核心,在不同空间节点,布局标识标牌、江豚景观小品、IP市集,手工艺制作、主题展览等具象载体,把‘江豚元素’‘长江大保护’‘皖江文化’等结合起来,进行文创与生态实践开发。”范志鹏介绍,村里正着手打造江豚文化主题科普研学基地,让广大市民更好亲近江豚。同时,创新实施“开心农场”项目,高标准建成50块共享菜地,开展以农业教育、劳动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为主的研学与实际种植相结合的活动,为和美乡村建设带来人气和流量。
在镇江村,不仅能看江豚,还能品番鸭。
自“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以来,海口镇确定以“江豚、徽屯鸟(番鸭)”两大特色资源为镇江村和美乡村建设的着力点。
番鸭产业是镇江村主导产业之一(央广网发 安庆市网信办供图)
“在家门口务工,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也能照顾到家里。”走进位于安庆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的安庆永强农业科技番鸭育种与孵化基地,村民熟练地对鸭苗进行分类。据了解,这里的番鸭苗年销售3000万羽,规模全国第一。范志鹏告诉记者,诸如番鸭产业链上的鸭舍清扫、屠宰、包装等零工都是由村民完成的,每年可以带动8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4万多元。作为镇江村的主导产业,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番鸭育种基地,推动“番鸭产业走出去”。
“摇钱树”扎土生金 村民致富乡村“兴”
在镇江村,一株株“摇钱树”也在村民心底生根发芽,正茁壮成长、扎土生金。3月份以来,村民何承功一直很忙碌。今年,他要种好自家的20棵薄壳山核桃。“自家房前屋后种的薄壳山核桃,预计挂果后年增收1.5万元。”
2023年,镇江村以村庄整治为契机,联系苗木专业合作社,采取村企共建模式,发动村民种植山核桃、白枇杷、梨树、桃树等果树,不仅使原本杂乱的空地逐渐美观起来,还实现了“群众不出钱、企业不贴本、村级有收入、增长可持续”的目标。预计挂果后,可实现年收入达55万元,其中村集体占10%,村民占比90%。种下“摇钱树”,也要管好“摇钱树”,镇江村党总支书记陈声生介绍,每株树都被配上一个“身份证”,通过扫码,便可知晓树木基本情况、管护要点等信息,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苗木成活率。
镇江村实施“羊肚菌+西瓜+哈密瓜”的三茬连种项目(央广网发 吴凡摄)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镇江村组织党员干部先后赴东至、太湖等地多次考察,决定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当年8月,镇江村谋划申报了乡村振兴项目——“镇江村羊肚菌种植+产业项目”,并于当年底建成了56座标准化大棚。“通过区、镇领导对我们村的产业进行谋划并准确定位,羊肚菌效益不错,很受市场欢迎。”镇江村党总支书记陈声生介绍,种植羊肚菌,预计今年可为镇江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同时还吸引了20多位村民就地务工。眼下,羊肚菌采收完成,大棚里又开始种起了西瓜,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效能,镇江村实施“羊肚菌+西瓜+哈密瓜”的三茬连种项目,助力村集体收入不断增长。
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乡村治理助力乡风文明、乡村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一幅村净、人和、景美、业兴的“和美镇江”施工图正渐成实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