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行阜阳市分行营业部的4名青年党员赴上海为343位异地退休知青成功办理社保卡并同步激活金融功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异地退休知青群体。
谈及这批异地退休知青,就不得不提阜阳第六纺织厂(以下简称“六纺”)。六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鼎盛时,有职工5000多人,曾连续数年跻身全国纺织行业百强企业。1968年至1970年,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年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从上海纷纷来到皖北大地,投身六纺,贡献青春。2002年初,阜阳市政府开始大力推广企业职工养老金项目,首要任务是寻找合适的企业职工养老金代发银行。面对挑战,安徽省阜阳分行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正式与六纺建立了代发合作关系,从此,六纺职工们的生活中多了一抹“建行蓝”。
2014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阜阳市开始大范围推广功能更强的二代社保卡。但在工作推进中,政府相关部门很快就面临着全市需求人数庞大、各银行金融机构交叉重复营销、市民金融服务满意度下降的痛点。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优势继续服务六纺老客户,成为时任建行阜阳市分行营业部负责人曹海蓉反复思考的问题。在意识到六纺的异地知青一旦退休返沪,应有的金融服务将得不到保障后。曹海蓉便主动联系了市社保局的负责人,详细阐述了其中的矛盾与潜在的隐患。曹海蓉的专业分析和真诚态度最终打动了政府负责人,再次争取到了为六纺员工服务的机会。
在办理社保卡的过程中,许多知青向该行员工讲述了他们当年从上海来到阜阳发生的种种精彩故事。欢声笑语中,双方的感情与日俱增并愈发浓烈。
随着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曾经风光无限的六纺最终未能逃脱没落的命运。如今,它已不再是一所工厂的名字,早已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谁能想到,一通来自上海的电话,让六纺知青跨过近10年时光与建行阜阳市分行再次产生了交集。
“同志你好,我是六纺的老职工。听说社保卡要升级,但我们在上海无法直接办理阜阳市的社保卡。我们这一批老同志都70多岁了,有些人甚至坐上了轮椅,实在没法来回折腾了,真不知该怎么办!”一位自称是六纺异地退休知青的老人钱阿姨打来电话,诉说了他们的烦心事。
接电话的建行阜阳市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立即向负责人进行了报告。经过与阜阳市人社局及异地退休知青志愿者团队等进行多次沟通与协调,该行制定了详细的赴沪计划,组织4名青年党员成立“蓝色行动”服务小队,迅速奔“沪”。
小队原计划在上海为已联系到的270位异地退休知青升级三代社保卡。随着阜阳市人社局发布的服务活动新闻被越来越多的在沪退休知青知晓,最终,小队共为343位异地退休知青办理了该项业务。
“你们做的事情很不简单,解决了上海几百位老人的大问题!今天,我在你们这几位年轻党员的身上看到了老一辈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光彩,谢谢你们!”提起建行的服务,知青李伯伯笑着夸赞。
供稿:建行阜阳市分行 刘振
(本报记者: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