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前的8月1日,三万余名北伐军在江西南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同时孕育了“八一精神”。九十七载风雨兼程、九十七载非凡岁月,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赓续“红色基因”,从“八一精神”中汲取力量,传承发扬中国军人的赤忱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擦亮担当底色、厚植为民情怀,书写不负党和人民的强国华章。
“八一精神”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不顾风雨、与民同在。“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群在《为了谁》这首歌曲中得到深刻体现的英雄。他们是为了人民的号召而逆行而上。“逆行”的他们,或是如邱光华烈士,空中勇士,六次错过归家之路,只为坚守使命;或是如柳德占,穿上军装,便化身为人民之子,他的离去,牵动着三万颗心;或是在医疗前沿,坚守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用无限的大爱守护着每一个重生的希望;或是在抗洪的战场,许下“人在堤在,绝不后退”的誓言。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用有力的臂膀将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用钢铁般的脊梁撑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责不我待的公仆心牵挂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善干能干的硬肩膀解决群众的“疑难杂症”,用苦干实干的“泥腿子”走出群众的“满意清单”。
“八一精神”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铁心向党、一心报国。人民军队自成立之初,即在革命的严峻洗礼中锻造而成,至今已走过九十七年的光辉历程。军队凭借坚定的信念,犹如高举不灭的“理想火烛”,在各个历史阶段均展现出其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方志敏同志被囚禁之际,虽然面对残酷的刑讯逼供,仍然毫不动摇,以一腔热血撰写了《可爱的中国》,展现了对信仰的执着坚守。而在现代边界冲突中,陈祥榕战士面对数倍敌军,勇敢反击、以身许国,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理解这些英雄模范为守护家国而不畏牺牲的精神内涵,深刻领悟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自觉筑牢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始终以“理想信念为指引,心之所向为准则”,在新时代构建起坚如磐石的“信仰纪念碑”。
“八一精神”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在对抗外来侵略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历史上并不存在与生俱来的英雄,而是无数平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当侵略者践踏我国领土、杀害无辜同胞时,这些平凡人在枪林弹雨中举起胜利的火炬,为新兴的共和国点燃了希望之光;在地震的威胁下,他们勇于承担风险,提交了一份让国家和人民放心的“评估报告”;面对台风与洪水的肆虐,他们勇敢地迎难而上,在狂风暴雨中筑起了防护的“堤坝”。仔细观察这些英雄,他们的面容依旧稚嫩,却始终将危险挡在身前,将安宁留给大众。对他们最恰当的感谢在于传承其精神,对他们最崇高的敬意则体现在不懈的奋斗中。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擦亮担当底色,恪尽职守,自觉请缨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历练本领、增长才干,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的“时代答卷”。(作者: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人民政府 毕 俊;审核: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人民政府 程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