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在5000多字的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0多次,“改革”一词出现了50多次。“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群众是改革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参与者、监督者、创造者,改革的指向要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的问题;改革的道路要运用“紧紧依靠人民”的法宝;改革的成果要锚定“惠及人民”的目标,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紧密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扎扎实实谋民生福利、切切实实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的指向要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立足当前,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改革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到秉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到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宜居家园……改革始终突出“利民”导向,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方案要以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走好“群众路线”,全力以赴当好人民满意的“答卷人”。
改革的道路要运用“紧紧依靠人民”的法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改革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符合人民利益。党员干部更应该通过开展民主协商、社会听证、网络问政等形式,广泛汇聚民智,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的含义,汇聚“改革动力”,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绘就“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画卷。
改革的成果要锚定“惠及全体人民”的目标。“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养孩难、养孩贵”到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为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减“包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从“基层诉讼难、诉讼远”到“让法官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创新巡回法庭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一项项改革成果,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信心,更温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党员干部更当将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镌刻在心,应用于行,始终向前辈学习,把人民向往作为工作第一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格局践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赤诚真心”做好每一件“邻家小事”,以“真心”换取“笑脸”。
(石牌镇人民政府 曾银娟,审核人: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