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新年快乐!我妈现在挺好的,情绪比以前明显稳定,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偶尔还能做点家务!”春节期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张阿姨的家人给医务人员发来了新年祝福。
1月10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郑有卯教授指导下,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手足外科团队联合神经内科认知障碍团队为一位饱受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的患者实施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
这是安徽首次通过超显微外科手术探索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饱受该病困扰的患者及其家人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多方寻医问药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被称为“困在时间里的人”。67岁的张阿姨退休前是一名数学老师。5年前,家人发现她记忆力明显下降,炒菜经常多次放盐,刚做过的事转身就忘了。没过多久,张阿姨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了,有几次都是让热心人给送回家。此后,张阿姨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家人带着她辗转多家医院,服用多种药物,也尝试过很多偏方,但疗效甚微。近两年,张阿姨一直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记忆障碍门诊定期复诊、规律用药,但家人反馈张阿姨的病情仍在进展,日常沟通经常答非所问,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4小时需要有人陪伴,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生活困扰,也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照护压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阿姨的女儿了解到国内有医院开展淋巴引流手术探索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抱着一丝希望,家人带着张阿姨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咨询。经了解,中国科大附一院骨科手足外科团队正与神经内科施炯教授带领的认知障碍团队合作拟开展相关新技术。该技术前期已经通过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评审。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国际上率先报道通过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通过在颈部的淋巴管(结)和静脉之间建立吻合,引流出致病的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等物质,减轻脑组织内的淋巴水肿,缓解神经细胞凋亡。骨科手足外科主任鹿亮介绍,该方法基于超显微操作,手术微创,安全可靠,目前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并报道。2023年中国科大附一院骨科手足外科在安徽省率先开展超显微外科技术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已让全国各地多位患者受益,团队的超显微外科技术日趋成熟。
淀粉样蛋白PET
头颅MRI:双侧海马冠状位
▲术前头颅PET-CT提示患者颅内广泛皮层淀粉样蛋白沉积,头颅MRI提示双侧海马及颞叶萎缩
多学科密切合作,医生穿针引线接“通路”
考虑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和家人的强烈诉求,医院南区医务科牵头组织骨科手足外科、神经内科认知障碍团队、影像科、麻醉科以及康复医学科等围绕手术风险获益比开展多学科讨论,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围手术期风险,制订详细手术方案和术后管理事项。讨论会后,神经病学专家施炯教授组织术前查房,再次对张阿姨进行详细查体及术前认知评估。
超级显微外科是指在小于0.8毫米的血管上进行的显微外科手术。术中,在放大40倍的高倍显微镜下,骨科手足外科主治医师陈伟健耐心寻找出颅后阻塞的颈深淋巴管,用细如发丝的针和缝线,将它们与附近合适的静脉吻合,让瘀滞的淋巴液进入静脉回流,从而达到疏通颅内淋巴回流障碍的作用。
“寻找到阻塞的颈深淋巴管(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理论上吻合的淋巴管数量越多,术后恢复效果越理想。”陈伟健介绍,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颈深部淋巴管直径非常纤细,通常仅有0.2至0.5毫米,并且隐藏在颈部动静脉血管神经周围,再加上淋巴管管壁薄如蝉翼,稍一用力极易损伤带来不可逆的伤害,这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扎实的淋巴解剖知识和精湛的超级显微外科技术。
在医院南区麻醉科、手术室的协作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团队为患者双侧颈部成功搭建了16条淋巴管-静脉通道。麻醉复苏回到病房后,张阿姨没有出现谵妄等情况,第二天下床活动。通过查房以及家属反馈,张阿姨的情绪和反应速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还可以进行简单问答,家人感觉十分惊喜。
为了确认手术长期疗效,团队为张阿姨制定了详细的随访计划。 在结合药物和认知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随访相关量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时根据张阿姨病情复查头颅磁共振和相关的血检等指标。
需严格把握适应人群指征
施炯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老年痴呆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随着疾病进展,这类患者生活质量差,家属照护压力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对脑部淋巴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深入研究,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探索性手术治疗方法在国内逐渐兴起,并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效果。施炯教授指出,尽管该技术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其广泛应用仍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要严格把握适应人群的指征,进行充分的术前风险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结合术后的认知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优疗效。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无法治愈,但相关研究表明,越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相对会更好。因此,一旦家中老人出现记忆力下降等预警表现,应及时前往专业的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就诊。”施炯教授提醒。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有相关治疗需求,可至中国科大附一院记忆门诊、骨科手足外科门诊进行诊疗评估。
记忆障碍门诊:南区门诊四楼 周二、周四下午,周三、周五全天
骨科手足外科门诊:南区骨科手足-淋巴水肿专病陈伟健医生 周三下午
(陈伟健 吕心怡 方萍 方咏/文 陈伟健 方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