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春节前夕,大年三十,我开着平时上班的代步车,塞满了一后备箱的酒、牛奶、水果、礼盒等过年礼物,载着家人兴高采烈地回到地处远郊、不算远亦不算近的家乡——合肥市肥东县白龙镇长王村。虽不至于像那些远在外地工作的人那般归心似箭,却也着实有点迫不及待,毕竟“你懂的”——农村的年味浓啊,到乡下过年——热闹!
行驶在畅通“无限”的文忠大道高架桥,一路向北,感觉就像“风驰电掣”般,那真叫一个字——“爽”,相较平时上下班的“蚁行”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沿着波光粼粼的少荃湖和众兴水库岸边,途经闻名遐迩的马政寺,一个小时不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很快就映入了我的眼帘,目之所及皆是焕然一新的景象:白墙黛瓦的徽派村落、别致优美的农家庭院、宽阔平坦的沥青道路、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大红喜庆的灯笼春联,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无不尽情诉说着这片偏僻而贫瘠的土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蝶变,无不自豪展示着这个古老而自强的村庄奋进新时代建设美好乡村的风采,传统与现代相融和谐,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人居环境焕新颜
记忆中的家乡,曾是道路泥泞、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垃圾遍地的模样。如今的长王社区,却成了美丽乡村的典范:政府对原先零星散落周边的11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在沿新蚌埠路(省道)南的一大片地势较高且平整的岗地上,集中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前的自然村庄和不规则农田经过机械平整还节约新增出很多良田,平整后的土地大多租给了招商引资来的农业企业,或是流转进行规模种植。在新农村社区,一排排齐刷刷的连排二层“小洋楼”,一块块绿油油的房前屋后小菜园,公共区域美化亮化,家家户户装修一新,好似在激烈地争创“最美庭院”。串门时,乡亲们自豪地对我说:“现在村里跟城里一样,设置了充足的公共垃圾桶,还配有保洁员,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卫生厕所,生活垃圾每天清运,生活污水也实施治理。特别是网络信号强,宽带、WIFI好用的很,追剧、刷抖音很方便,住得比城里的小区还舒坦!”我也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真正的乡村别墅!”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条长约2千米的笔直沥青路由南向北贯通长王新农村,南起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肥东牧场大门,北接新蚌埠路,这是新农村的“中轴线”,被乡亲们称为“康庄大道”。过去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如今宽阔平坦的大道,串联起家乡的田野、村庄与城镇,也串联起故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夜晚,道路旁的太阳能路灯格外明亮,散步、健身、夜游其中成了村民的新日常。听乡亲们说,现在,农村道路都已实现了“村村通”,清一色的两车道柏油路,基本上家家都有私家车,随时出行很方便,就连田间小路也修成了水泥路(混凝土路面),开着农机下地干活已成新常态,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肩挑背扛、手拉脚蹬。一路通,百业兴,“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承载农民乡村振兴梦的“血脉”。
从传统耕作到多元融合:产业兴农促发展
家乡的田野间,现代农业的脉搏强劲跳动。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推广无人机播种、智能农机,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超90%,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周边的金色大地蔬菜专业合作社、青龙甸薄壳山核桃小镇、曹荣付综合养殖农场等特色农业项目蓬勃发展,“白龙玉”水蜜桃、黄桃、葡萄、草莓、土鸡、土鸡蛋以及“真乡”牌咸货等众多优质农产品络绎不绝通过电商和直播带货走出乡村、走进城市,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
文旅融合更是亮点纷呈。青龙厂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合肥党史馆、老湖洞生态旅游度假村、东怡园农林生态基地、沁园春生态园、青龙甸生态园、白龙通用机场低空旅游等“红绿蓝”三色旅游景点,红色教育、团建活动、乡村“一日游”、观光休闲度假,吸引着合肥和周边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们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土菜馆、垂钓中心、采摘果园,生态旅游促发展,低空经济谱新篇,乡村文旅成了家乡的致富新引擎。
从“忧居”到“优居”:民生工程暖民心
在串门拜年、走亲访友聊天中,我欣喜地了解到,如今,乡村的民生工程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农民的生活,真可谓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镇里统一建设了老年食堂和社区助餐点,独居老人只需几元钱就能吃上热乎饭;低保、残疾补贴精准发放,大病救助和“两癌”筛查守护健康。听说白龙镇政府2025年还将加大投入,推动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让农民“老有所养”更有保障。
农村的基层治理也充满了温度。持续不断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人大代表走进网格,收集民意诉求、监督民生项目;党员干部带头拆违建、清垃圾、净环境,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文艺下乡”暖人心,“文化惠民”添活力,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看大戏、看电影......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从安居乐业到幸福底色:乡风民俗绘新篇
傍晚时分,位于村中心的党群活动中心和村民文化广场上,争先恐后、此起彼伏地响起了欢快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广场舞曲,有“慢三”、有“快四”,有“水兵”、有“探戈”,有“国标”、有“体操”,不光是老大妈、老大爷,就连大哥、大嫂、小姑娘、小伙子也禁不住“诱惑”,情不自禁纷纷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中。跳舞的跳舞、健身的健身、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闹。乡亲们感慨道:“以前我们农村人羡慕城里人,各方面都很落后,条件很差,每逢过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打麻将、推牌九,甚至赌博,乌烟瘴气,现在条件好了,城里人反倒羡慕起我们了,逢年过节都争相往乡下跑!”这种爆棚的满满幸福感,源于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条件的提高,更源于乡风民俗的与时俱进和产业兴旺带来的底气。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已不再扎堆外出务工,家门口的工业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镇人大代表甚至主动为企业招工“牵线搭桥”。更为可喜的变化是,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很多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纷纷“反哺”故里,加入到返乡创业的大军中,甚至还宣传动员招揽外地的企业家来家乡投资乡村产业。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园苗圃、一个个新式牢固的蔬菜大棚......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结语
我家乡的变迁,可谓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从基础设施升级到产业多元发展,从民生保障完善到治理效能提升,每一步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春节假期结束离乡返城时,乡亲们的一句“常回来看看,明年路更宽、景更美”让我坚信:我的家乡定将和全国广大乡村一道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中国工商银行合肥分行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