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映碧波,青石曲巷话乡愁。在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安徽铜陵犁桥水镇景区迎来开园两周年。这座昔日沉寂的江畔圩地,如今已蜕变为年接待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的文旅新地标,用"无中生有"的创举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作为铜陵市重点文旅项目,依水而兴的犁桥水镇深挖"徽风皖韵"文化内核,系统整合徽派建筑群、朱文公祠等历史遗存,创新开发古戏台演艺、非遗工坊体验等多元业态,成功构建"水乡风貌+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其徽派建筑活化利用工程入选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典型案例,形成文旅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范式。
朱文公祠的庄严肃穆与古戏台的黄梅声声相映成趣。每逢夜晚,非遗打铁花表演点亮夜空,曲折水道间的鱼灯巡游再现皖南民俗,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触摸600年水乡文脉。
在乡村振兴实践方面,景区带动周边发展特色民宿27家、农家乐43户,构建农产品展销市集、手工艺创客空间等3大增收平台。2025年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30个,间接拉动就业逾千人,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推动所在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三年翻番。
值得关注的是,景区通过"节庆营销+数字传播"双轮驱动,成功塑造"皖南水乡演艺水镇"城市名片。依托春节民俗灯会、江湖盛会梦入犁桥等原创IP活动,吸引长三角客群占比达65%,助推铜陵市旅游接待总量较2023年增长翻倍,在省内乡村旅游目的地热度榜稳居前三。
景区运营方表示,未来将深化"有需必应,服务至上"发展理念,带给游客最全面的服务,最极致的旅游体验,同时景区规划建设非遗研学基地、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同步推进"水系治理+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力争三年内推出犁桥水镇二期项目,为铜陵建设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示范区提供实践样本。
从"沉睡资源"到"流量密码",犁桥水镇的实践印证着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座枕水而生的文旅小镇,正以文化为笔、生态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续写着"沉浸式演绎标杆景区"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