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合肥,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气息。中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减少,但在合肥新站高教基地的安徽新华高级技工学校,却有一番截然不同的热闹景象:来自全省各地的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实训楼、教室与宿舍之间,咨询声、惊叹声此起彼伏。这所占地600余亩、在校生超1.2万人的职业教育名校,为何在中考前夕成为家长学生的“必看清单”?
“看得见的未来”:技能与学历双轨并行的底气
走进安徽新华的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现代化实训中心:阿里云大数据实验室里,学生正通过模拟企业项目调试代码;华为5G实验室中,无人机操控与工业机器人编程课程正在进行;电商直播实训中心内,学生主播面对镜头熟练介绍产品,数据实时接入企业销售平台……这些场景,让不少家长直呼“颠覆了对职业教育的想象”。
“过去总觉得职校就是学门手艺,没想到新华的课程直接对接产业前沿。”来自巢湖的家长李女士感慨。她的女儿对新媒体感兴趣,学校开设的全媒体运营师专业让她眼前一亮。“课程涵盖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数据分析,毕业就能拿‘双证’——技能等级证和学历证,这比普通高中毕业再摸索方向踏实多了。”
更让家长心动的是学校的升学通道。安徽新华开设的对口升学班近年来本科升学率超40%。毕业生韦灵生从中职生逆袭考入本科高校的故事,成为招生咨询会上被反复提及的案例。“职教高考更侧重技能考核,新华的学生有实训优势,文化课也能通过校本教材和名师辅导补齐短板。”学校招生办主任王老师介绍。
“沉浸式体验”:从教室到企业的无缝衔接
安徽新华的“开放日”活动,将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航空轨道服务实训中心内,学生身着制服演练值机、安检流程,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素养;动漫专业在3D游戏工作室中专注建模,让来访家长、学生大为惊叹!
“我们要求‘教室即车间、作业即产品’。”机电一体化专业张老师说:“学生不仅要学电工电子、PLC编程,还要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比如与企业合作的‘双师’培养班,企业技术总监和校内教师共同授课,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上岗。”
这种“工学交替”模式的效果在就业数据中得以印证。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就业网络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2024届毕业生王磊通过学校专场招聘会进入芜湖方特,如今已是技术骨干。“在校期间参与过企业项目,面试时直接拿出作品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有竞争力。”他说。
“硬核实力”背后的教育密码
安徽新华的吸引力,源于其深耕职教37年的积淀。作为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旗下品牌,学校拥有240余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600余名教职工,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70%。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创新的教学模式:
“五步教学法”:从讲解演示到案例练习,每节课都包含学生实操与教师点评,确保知识“入脑入心”;
“产业学院”模式:2024年成立的现代服务、数字电商等六大产业学院,与华为、百度等企业共建课程,精准对接合肥“芯屏汽合”产业布局;
“半军事化管理”:通过晨跑、内务评比、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与团队精神。
“职业教育不是‘差生收容所’,而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学校副校长王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每年投入数千万元更新设备,就是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
“择校新逻辑”:从‘分数决定’到‘适合至上’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新审视教育选择。“孩子文化课成绩中等,与其在普高‘陪跑’,不如学门真本事。”带着儿子从六安赶来的陈先生坦言。他的儿子对电子竞技感兴趣,学校开设的电子竞技专业不仅教授游戏运营、赛事策划,还配套电竞解说、直播剪辑等课程,让他看到了“玩也能玩出前途”的可能。
中考前的安徽新华高级技工学校,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型的缩影。在这里,技能与学历不再是单选题,而是可以兼得的双选项;职业教育的目标,也从“培养劳动者”升级为“培育大国工匠”。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放下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当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选择“技能成才”之路,或许这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基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