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被称为“沉默的视力小偷”。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视力的小偷”青光眼
青光眼的可怕之处在于:在悄无声息间,视力可能就被“偷走”了,早期或许毫无症状。一旦视神经遭到损害,视力便无法恢复。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青光眼两大“作案手法”:
1.急性作案(闭角型青光眼)
眼球内排水通道突然堵塞,眼压急剧升高,患者会突发眼痛、头痛、恶心(常被误诊为肠胃炎或偏头痛)。
2.慢性潜伏(开角型青光眼)
排水通道逐渐堵塞,眼压缓慢升高,患者多年无自觉症状,等发现时往往已失去40%以上视野。
关键误区:眼压正常≠排除青光眼!
部分患者眼压正常但视神经脆弱(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需结合眼底和视野检查确诊。
青光眼高危人群
中国2100万青光眼患者中,仅10%知晓自己患病!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区患病率超6%(紫外线强、眼球氧化损伤严重)。
那么哪些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呢?
遗传:父母患青光眼,子女风险增加4-9倍!
近视: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青光眼风险比常人高3倍(眼球结构变形,排水系统易故障)。
疾病助攻:糖尿病(视网膜缺血加速视神经死亡)、高血压(影响眼部血流)、长期用激素(如哮喘吸入剂可能升高眼压)。
年龄:40岁以上风险逐年攀升,但年轻人甚至婴儿也可能患病(先天性青光眼表现为“黑眼珠过大、怕光流泪”)。
青光眼自查
如何抓住这个“小偷”?
症状+检查全解析↓↓↓
1、警惕这些蛛丝马迹
慢性进展期:经常撞到旁边的人或物体(周边视野缺失)、夜间开车看不清路、眼镜度数变化频繁。
急性发作期:看灯泡像“彩虹光圈”、眼球硬如石头(可轻按自己额头对比,患眼按压感明显更硬)。
2、青光眼要做哪些检查
眼压检查:正常范围10-21mmHg,但需结合个人情况(如角膜厚度影响测量值)。
眼底照相:直接观察视神经是否出现“杯盘比扩大”(视神经凹陷变大,像火山口)。
视野检查:戴上仪器盯着前方,当周边出现闪光点却不自知时,说明视野已缺损。
OCT扫描:光学断层扫描精准测量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比传统检查早3-5年发现病变!
青光眼预防
1.运动黄金法则
推荐:快走、游泳、自行车(有氧运动改善眼血流)。
禁忌:倒立、举重、引体向上(憋气动作会使眼压飙升)。
2.饮食红黑榜
多吃:深绿色蔬菜(叶黄素护神经)、蓝莓(花青素抗氧化)。
少碰:咖啡(一天别超2杯)、火锅(辛辣致结膜充血)、过量饮水(一次喝水>500ml可能短暂升高眼压)。
3.用眼安全
关灯玩手机时瞳孔放大,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建议开台灯并使用“夜间模式”。
慎用含薄荷醇的眼药水(可能收缩血管加重缺血)。
4.情绪急救包
焦虑时做“眼球按摩操”:闭眼,用食指轻按眼球10秒→松开5秒,重复5次(促进房水循环)
如何治疗青光眼?
青光眼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青光眼专科江军主任提醒,青光眼的治疗旨在控制眼压,并不能一劳永逸地治愈青光眼,患者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生活中调节情绪、规律作息、科学用眼,并遵医嘱定期门诊复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