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年轻女性客户来到建行合肥习友路支行,要求提取现金46000元,柜员在为该客户办理个人取款业务时,对取现用途进行询问,该女士自述用途为“给弟弟当彩礼钱”,但在柜员询问具体细节时,客户表现异常,回答支支吾吾,无法提供与弟弟关于订婚事项的微信聊天记录或家人联系方式,并且有一名自称为“老家朋友”的男性陪同人员时常打断客户回答问题,企图回避工作人员进一步核实。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柜员的警觉,因客户无法提供取现用途的核实资料,柜员拒绝了其的取款,客户随即离开了网点。
此案例主要存在以下疑点,一是取款用途存疑。此类客户常以彩礼、装修等用途要求提取大量现金,回答工作人员询问时含糊其辞,且无法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取款用途的的真实性。二是陪同人员行为异常。此类取现人员往往有他人陪同,自称是“朋友”,但与客户互动生疏,且对取现用途的细节了解甚少,在工作人员进行询问时常表现出急躁情绪,疑似在掩饰真实意图。
现阶段诈骗层出不穷,风险往往藏在细节中。一是要加强客户身份识别。银行在办理大额现金业务时,应严格核实客户身份及交易背景,尤其是对陪同人员的关系和意图保持警惕。必要时,可要求客户提供辅助证明材料(如亲属关系证明、资金用途凭证等)。二是关注异常行为表现。柜员需留意客户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细节。若客户回避关键问题或由他人代为回答,应视为高风险信号,及时上报反洗钱系统。三是完善资金流向监控。对大额频繁取现、资金来源分散的账户,银行应强化动态监控,分析交易模式是否合理,必要时采取延迟交易或冻结账户等措施。四是强化员工培训。定期开展反诈反洗钱案例培训,提升一线员工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同时,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对可疑人员和账户快速响应,阻断犯罪链条。